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ASCO视点丨梁洋教授:阿卡替尼vs. 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头对头试验首次结果公布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6 10:46:10  浏览量:753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阿卡替尼(Aca)为第二代布鲁顿(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其对于靶点的选择性有明显增强,可能会提高耐受性。在ASCO 2021年会上,一项研究报导了Aca与伊布替尼(Ib)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头对头临床试验,比较了Aca与Ib的疗效差异(大会摘要号:7500)。本刊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血液肿瘤科梁洋教授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评述。

研究方法


研究按照iwCLL2008标准纳入既往治疗过的CLL患者,经中心实验室确认具有del(17p)或del(11q)遗传学异常,且ECOG≤2。分层标准包括:是否有del(17p),ECOG 评分 [2 vs≤1] ,以及先前治疗的次数 [1–3对≥4];入组后随机分为口服Aca(100mg ,BID)或Ib(420mg,QD),用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终点是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率(PFS);次要终点为发生任何等级的房颤(AF),≥3度以上的感染、发生Richter转化以及总生存率(OS)。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533例患者,按照上述标准进行随机分组(Aca,n=268,Ib,n=265;中位年龄66岁;中位既往治疗疗程为2;del(17p)45.2%;del(11)64.2%)。中位随访时间为40.9个月(范围0.0-59.1个月)。


结果分析显示:Aca在PFS的分析中不劣于Ib,两个研究臂的中位 PFS均为38.4个月(HR=1.00;95%CI:0.79–1.27)。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HR 0.82[95%CI 0.59–1.15]),其中Aca组63例(23.5%)死亡,Ib组73例(27.5%)。


Aca在所有级别房颤发生率上均优于Ib(9.4% vs. 16.0%;P=0.023)。在其他次要终点中,≥3度的感染发生率二者无区别(30.8% vs. 30.0%),Richter转化(3.8% vs. 4.9%)在两组之间亦无区别。在所有等级的AEs中≥20%的患者中,Aca对比Ib,Aca的高血压(9.4%,23.2%)、关节痛(15.8%,22.8%)和腹泻(34.6%,46.0%)的发生率较低,但Aca对比Ib,其头痛(34.6%,20.2%)和咳嗽(28.9%,21.3%)发生率较高。不良事件导致14.7%的Aca患者停止治疗,而接受Ib治疗的患者,停止治疗的比例为21.3%。在临床感兴趣的任何级别事件中,心脏、高血压和出血事件在Aca中的发生率较低(见下表)。



研究结果


在这项首个BTKis在CLL中的头对头试验中,Aca对比Ib显示PFS的非劣性,与Ib相比,Aca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停药较少。


专家点评


BTKi的出现,让CLL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使得该疾病正在迈向治愈的方向,第一代BTKi伊布替尼(Ib)的问世,特别在我国进入医保后,解决了药物可及性及可负担性问题,提高了我国CLL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伊布替尼问世8年,共在22万患者中进行临床应用,在取得令人激动的疗效同时,其在使用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房颤,感染,出凝血异常等,但整体可控。


第二代BTKi阿卡替尼面世后,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CLL患者的PFS,以及减轻毒副作用值得关注。本研究中的结论提示,二者在重要的主要终点PFS未见差别,在所有的次要终点中,Aca实验组仅有在所有级别的房颤的发生对比Ib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次要终点分析中,Aca组 与Ib组整体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别。结合我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医保及药物可及性,现阶段伊布替尼仍然是CLL的优先选择。

 

专家简介

梁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西整合医学学组委员

广东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珠江人才计划,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在Cancer Cell等高水平同行评议专业杂志发表多篇临床及科研文章,累计引用次数1700余次,同时为Leukemia, JITC等高水平国际杂志审稿人。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阿卡替尼伊布替尼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