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成立,促进中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高质量发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4/2 18:25:46  浏览量:77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转移及耐药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随着HDAC抑制剂、EZH2抑制剂等表观遗传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正从基础科学向临床治疗快速转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仍面临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衔接不足等挑战。

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转移及耐药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随着HDAC抑制剂、EZH2抑制剂等表观遗传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正从基础科学向临床治疗快速转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仍面临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衔接不足等挑战。
 
为推动肿瘤表观遗传研究的系统性突破及临床转化应用,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不同领域的肿瘤基础研究科学家和临床专家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了“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的成立。协作组旨在整合跨学科优势资源,搭建科研与转化一体平台,以推动中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成立,搭建跨学科协作平台
 
协作组成立仪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佳妮教授主持,并通过一段振奋人心的视频向与会者展示了表观遗传学在肿瘤研究中的战略地位及协作组的创立初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佳妮教授
 
视频揭示,当前尽管我国在肿瘤表观遗传领域的研究已深入机制层面,但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仍显滞后。为突破这一瓶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中国科学院尚永丰院士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悉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和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海涛教授共同担任组长的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成立。该协作组汇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旨在搭建深度融合的跨学科协作平台。
 
马飞教授阐释协作组发展蓝图,李海涛教授介绍组蛋白组胺化修饰的生化调控机制
 
协作组两位组长马飞教授与李海涛教授分别就协作组发展蓝图与表观遗传研究前沿机制展开了深度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
 
马飞教授就协作组的宗旨、成员架构及未来的发展蓝图进行了介绍。他首先指出,我国表观遗传研究虽以高产量论文跻身国际前列,但单篇平均引用率较低,反映出我国面临研究影响力与临床转化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因此,在多位不同领域名家的指导下,由基础和临床专家共同组成的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成立(成员构架见下图)。协作组是致力于推进肿瘤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的非盈利研究型学术组织,其聚焦肿瘤表观遗传领域,基于合作、共赢的理念,促进跨学科交流、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助力临床转化研究,促进我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高质量发展。
 
△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成员构架
 
谈及未来协作组的工作计划,他表示,协作组会定期组织文献精读分享会和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以促进跨学科交流、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助力临床转化研究。在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也将对协作组成员进行课题筛选指导、方案指导、基础/临床研究药物支持,旨在进一步提升成员的研究能力和临床转化水平。
 
△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启动仪式
 
马飞教授介绍完毕后,协作组的核心成员依次登台亮相,在参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一同按下启动柱,标志着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正式成立。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海涛教授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海涛教授做出了题为《组蛋白组胺化修饰的生化调控机制》的精彩报告。李教授提到,表观遗传学调控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生命体对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变化的调控,其中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随后,他就其实验室开展的组蛋白单胺化动态过程的生化调控机制及其在神经节律性的作用进行了深入介绍。李海涛教授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围绕李海涛教授的讲课内容,就肿瘤表观遗传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
 
△现场讨论
 
肿瘤表观遗传研究与转化协作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协作组不仅汇聚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还搭建了一个深度融合的跨学科协作平台,为未来表观遗传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我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协作组的推动下,中国肿瘤表观遗传研究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研究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