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Asia︱关注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2/3 12:12:52  浏览量:1639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心脏毒性事件是临床使用蒽环类药物时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在2019年ESMO Asia大会上,Saleh Sandoughdaran等报告了一项以比索洛尔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乳腺癌患者急性心脏事件的双盲随机试验(摘要号:2O)。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王涛教授为我们介绍并点评该研究如下。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化疗药物,其具有心脏毒性,且具有不可逆性和剂量累积性的特点。当蒽环类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时,会使得心脏不可逆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在有限剂量范围内,蒽环类所致不可逆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较低,但仍会有表现为心脏节律改变、心肌供血障碍等毒性表现。心脏毒性事件是临床使用蒽环类药物关注的问题,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
 
研究简介
 
2019年在新加坡举办的ESMO Asia会议上,Saleh Sandoughdaran等投稿文章针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以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为目的,观察了比索洛尔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乳腺癌患者急性心脏事件的疗效。
 
这项双盲随机的临床试验纳入了70名计划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患者从化疗前1天到化疗结束后14天,随机分配接受比索洛尔(每日2.5毫克)或安慰剂治疗。在化疗开始前1天和化疗结束后14天,检测两组患者B型钠酸肽(BNP)、肌钙蛋白、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射血分数EF(基于MUGA扫描)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变化。
   
结果显示,比索洛尔组治疗前后的EF(P=0.160)、CPK(P=0.295)、CK-MB(P=0.073)和Pro-BNP(P=0.066)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的EF(P=0.015)有显著性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的CPK和Pro-BNP显著升高(P=0.031;P=0.048),CK-MB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710)。肌钙蛋白水平在所有患者中均未见升高。
   
研究通过对蒽环类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检查和心脏射血分数的测定,可以看到比索洛尔对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急性心脏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可以考虑推荐使用比索洛尔来减少该组患者的心脏并发症。
 
 
研究简评
 
如前所述,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哪些指标监测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特别是早期发现其可能产生了毒性,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从而阻断其可能发展成严重心脏毒性,甚为重要。目前推荐用于监测心脏毒性的指标包括LVEF与肌钙蛋白、BNP、心肌酶谱等。LVEF用于诊断心脏毒性,可预测心衰,但对早期心脏损伤的检测并不敏感。近十年来心脏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检测工具被广泛研究,旨在早期鉴别、评估和监测心脏毒性。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数据关注的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肌钙蛋白和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指标BNP。其中肌钙蛋白包括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T等3个亚基,而且肌钙蛋白I的心脏特异性高达100%,敏感性也高达90% 以上,为检测心肌损伤的金标准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中监测指标选择了肌钙蛋白和BNP,同时还包括其他指标。看到了比索洛尔的预防作用。
 
但是,该研究也存在入组患者例数表少,观察时间点过少(仅有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等缺陷。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测更多的时间点,会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更好的解决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问题。
 
专家简介
 
王涛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副主任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学术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CSCO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蒽环类药物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