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How I Treat]张会来教授:“双打击”淋巴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9/7 11:23:53  浏览量:2471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7年8月19日至20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衰老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心、《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社承办的“2017天津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大会特设立“How I Treat”专题,邀请到来自美国、瑞典、以及国内淋巴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会,针对淋巴瘤领域的热点、难点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张会来教授结合目前的最新进展及自身的诊治经验,就“双表达”及“双打击”淋巴瘤的诊治做了详细的讲解。会后,张会来教授接受了肿瘤瞭望的专访。

张会来教授
 
《肿瘤瞭望》:哪些指标可提示患者高度可疑DHL淋巴瘤,需要做MYC、BCL-2及BCL-6的FISH检测?
 
张会来教授:DHL淋巴瘤是淋巴瘤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临床上,哪些患者可能提示DHL淋巴瘤呢?一般而言,DHL淋巴瘤来自于GCB亚型,所以临床上并非所有GCB亚型的淋巴瘤的预后都很好,DHL淋巴瘤在其中占5%~6%左右,如果患者同时Ki67水平较高、c-MYC表达阳性、进展较快,则DHL淋巴瘤的可能性大。临床医生可以通过MYC、BCL-2及BCL-6基因重排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肿瘤瞭望》:P53基因过表达对DHL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
 
张会来教授:P53基因研究在实体瘤中已进行多年,包括乳腺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等。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P53基因在淋巴瘤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P53基因过表达的患者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从目前来看,P53基因在DHL淋巴瘤中,与MYC基因的重排存在着负性叠加的作用,同时存在P53基因过表达、MYC基因阳性的患者,提示其临床预后非常差,可能采用常规的强化治疗方案都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CAR-T免疫治疗可能是目前治疗DHL合并P53基因高表达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肿瘤瞭望》:年轻与老年DHL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策略有何不同?老年患者如何优选治疗方案?
 
张会来教授:DHL患者的中位年龄在60岁左右,仍算是中老年疾病,青年和儿童的患者比例较少,且男性多见。对于DHL患者,一般需要强化治疗,然而对于老年患者的一般情况而言,可能又难以耐受,因此此类患者是我们临床治疗上难度最大的一组患者。正如在会上我们分享的一个病例,患者69岁高龄,采用R-DA-EPOCH方案联合MTX鞘内注射中枢预防进行治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艰难,患者出现腹泻、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非常多。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DA-EPOCH方案可能要慎重,应用R-miniCHOP、R-CHOP或者减量的R-CHOP方案联合鞘内注射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肿瘤瞭望》:对于初诊DHL患者而言,是直接进行X-R-DA-EPOCH方案治疗呢?还是应该将新药留待复发时应用?
 
张会来教授:这个问题非常好。对于初诊DHL淋巴瘤患者,目前仍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NCCN指南仍然推荐进行Clinical Trial作为首选,此外也推荐了几个强化治疗方案,包括DA-EPOCH方案、HyperCVAD以及CODOX-M/IVAC方案。关于R2-DA-EPOCH方案,仅看到来自美国的小样本临床研究,例如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关于R-DA-EPOCH方案联合来那度胺治疗DHL的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年的总体生存率超过了90%。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个人认为,目前比较公认的是R-DA-EPOCH方案联合MTX鞘内注射中枢预防,但此方案对于脑实质复发的预防作用较弱,很多中心开始探索EPOCH方案联合大剂量MTX治疗DHL,但MTX的剂量和用法仍有争议。至于是否加用新药,还是需要关注药物的毒性问题。因为R-DA-EPOCH方案已经是较强的强化治疗方案,如果再联合一种新药,无论是在治疗花费还是治疗的毒性都会相应的增加,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循证对照研究来证实是否需要加入X(新药)。
 
《肿瘤瞭望》:作为本届大会主席,请您介绍一下会议有哪些亮点内容?
 
张会来教授:本次大会我们特别设立了“How I Treat”专题,这个提法源自于著名的Blood杂志,它专门设立了一个“How I Treat”专栏,邀请国际知名的血液肿瘤专家针对如何治疗某一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综述。我们从中受到启发,邀请到来自美国、瑞典、以及国内淋巴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针对淋巴瘤领域的热点、难点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北京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和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分享了关于EBV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嗜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做了精彩演讲;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和李兰芳教授结合目前的最新进展及自身的诊治经验,分别为CAR-T疗法及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治做了详细的讲解。在淋巴瘤干细胞移植、放疗及PET-CT评价方面,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血液病研究所邹德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肿瘤医院亓姝楠教授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都做了精彩解析。这一专题对于临床医生,尤其是一线医生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另外一个版块是有关血液肿瘤的转化医学领域,我们特别邀请到许多与我们中心有着密切合作的海外专家来分享他们的经验。例如: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免疫系的潘嫱教授分享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组学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美国Moffitt癌症中心陈建东教授介绍了P53基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以及针对P53基因的潜在靶点;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庄渭云教授讲授了皮肤T细胞淋巴的基础与临床进展。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付凯教授分享了关于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心得体会。以上都是转化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内容。希望本次大会给广大医学同道带来帮助和获益。
 
专家简介
 
张会来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20年,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199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肿瘤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8年受瑞士政府合作发展基金资助赴南瑞士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Moffitt肿瘤中心接受国际临床试验项目(IVSP)培训。在Blood、Oncotarget、Leukemia & Lymphoma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天津市科委、卫生局和医科大学科研项目等。先后获得第二十二届亚太抗癌大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张会来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