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24 CSCO YOUNG丨秦文星教授:源于临床问题,小型而具体的临床研究同样可以改善临床实践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7/2 10:36:33  浏览量:261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秦文星教授现场分享临床研究及转化经历,科研、生活、临床间的平衡经验,以及科研方向的选择建议及经验等内容。

编者按: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CSCO YOUNG)年中会于6月28日~30日在上海举行,全国青年菁英相聚申城,共叙情谊,畅谈未来。大会中多位专家分享了临床及转化研究经验;而源于临床实践的临床研究,对提升医学创新水平,桥接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转化,完善医学研究资助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秦文星教授现场分享临床研究及转化经历,科研、生活、临床间的平衡经验,以及科研方向的选择建议及经验等内容。

#1
《肿瘤瞭望》:请您分享下,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科学研究的真实案例。

秦文星教授:非常高兴能够接受知名肿瘤平台《肿瘤瞭望》的采访。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既往诊疗经验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我们可能会从转化角度入手。我的临床方向为乳腺癌,并且针对相对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进行了深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难治的原因之一是异质性较强,包括种类较多,因而常被大家称为“垃圾桶”。
 
但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若能对这些异质性较强的肿瘤进行分类,有望实现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因此我们也在临床工作进行了多种探索,其中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三阴性乳腺癌存在密切联系。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发现,可从代谢角度对三阴性乳腺癌进一步分型;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部分可预测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及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此外,我们还通过单细胞组学和空间组学等系列转化研究,实现了从临床问题到基础研究、再回归到临床问题的转化,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分类,进而能够实施针对性的精准治疗。

#2
《肿瘤瞭望》:您是如何平衡临床工作、科研活动和生活的?您在科研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秦文星教授:我认为临床和科研工作密不可分,同时临床、科研和生活之间彼此互相支撑。可能有时我们会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但可以通过科研工作得到转化和解决;而在科研工作中也可能会产生部分阻力,就我而言,通常会通过生活中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来化解压力,甚至有时在运动中会产生新的灵感。相对而言,我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活力,又是一个较为热爱运动的科技工作者。
 
当然在科研工作中,也会遇到如同“走入死胡同”般的感觉,甚至有时试验结果全部为阴性。但其实科研之路很长,应该多一点耐心,虽然刚开始结果为阴性,但随着随访的不断延长,可能两组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从而变为阳性结果。其实人生路漫漫,我们也可以慢慢向前走,慢慢地享受我们的工作,享受我们的临床和科研,享受我们的生活。
 
#3
《肿瘤瞭望》:本次会议参会专家多为中青年,请您分享下,中青年临床医生在进行科研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对于刚开始涉足科研的临床医生,您有哪些建议或经验可以分享?

秦文星教授:其实临床医生,特别是青年临床医生,可以说每天都处于临床一线。我认为,他们可以从工作中发现临床实践的困惑,或者发现目前并无标准答案的患者;这些困惑或者患者需求均有可能成为科研的落地点。我们临床科研的工作并不一定必须是“高大上”的研究,其实小型而落实的临床研究同样可以逐步积累经验与成果,从而取得成功。我也建议大家经常阅读文献,追踪最新进展,从而获得新的灵感与前进的力量。
 
秦文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肿瘤内科执行主任
肿瘤学博士、临床药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上海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靶分子专委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专委会青委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临床药物研究专委会常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临床实践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