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绚"立"多彩, "幸"好有你丨精彩回放:2021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中国专家如是说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4/7 12:38:35  浏览量:787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3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主办、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支持举办的“绚立多彩,幸好有你——2021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中国专家如是说”专题会议在线上顺利举行。国内30余名乳腺癌中青年专家模拟SG-BCC会议现场,在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对早期乳腺癌的若干诊疗问题进行讨论和投票。

求同存异 兼容并蓄

推进东西方标准的转化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丽教授和张瑾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会议伊始,作为St. Gallen专家团成员之一的邵志敏教授分享了这次SG-BCC投票的感想,两年一届的SG-BCC大会是全球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变更的“风向标”,汇总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求同存异的专家观点,希望我们能结合国情,让先进的国际理念在国内落地、转化。付丽教授、张瑾教授均认为,东西方乳腺癌患者存在异质性,希望通过此类会议的集体讨论,让国内外的治疗标准得以顺利衔接。金锋教授则对中青年专家参加学术讨论的热情给予肯定,希望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委会能勇于担当、不断成长,涌现出更多像邵教授一样来自中国的国际指南制定者。

 

会议针对早期乳腺癌的病理检测、外科治疗、系统治疗,精选了一百多道来自2021年St. Gallen专家投票的问题。参加线上讨论的30余位乳腺癌中青年专家(外科专家24位、内科专家5位、病理专家3位)模拟SG-BCC会议现场进行投票和讨论。通过每一次认真的投票,真实反映国内一线专家的观点,为中外差异寻找弥合之道。

 

 

2021年St. Gallen共识投票

中国专家如是说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主持下,深圳市人民医院胡泓教授汇报了“2021年St. Gallen新辅助、外科治疗及病理”的相关问题,涉及ER阳性乳腺癌的Ki-67检测意义,三阴性乳腺癌的PD-1/PD-L1、TILs检测意义,新辅助治疗的MRI评估、pCR替代终点、腋窝处理等。

 

例如,对于是否支持“ER阳性乳腺癌Ki-67≤5%可以避免辅助化疗,≥30%需要辅助化疗”的问题,中国专家和St. Gallen专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国内病理检测的室间质控不足,判读差异较大。付丽教授提醒临床医生在阅读病理报告时,要注意Ki-67是取平均值还是新端生长部分,后者更能代表肿瘤的增殖、侵袭性,此外也要结合p53等其他标志物。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邱鹏飞教授汇报了“2021年St. Gallen内分泌治疗”的相关问题,涉及复发风险的评估、辅助化疗的豁免、辅助内分泌方案的选择(TAM or AI)和疗程、CDK4/6抑制辅助治疗的应用人群等。

 

例如,对于“新辅助治疗有残存病灶的ER+患者是否应该给予辅助化疗”,多数中国专家并不认为其中“基线临床高危和/或基因中危”的患者一定需要辅助化疗,这与St. Gallen专家投票差异较大。部分支持化疗的专家认为,通过基线风险评估+新辅助治疗或可筛选出高危的患者,给予化疗、CDK4/6i的强化辅助治疗。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丽教授的主持下,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汇报了“2021年St. Gallen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相关问题,涉及辅助治疗中的蒽环取舍、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新辅助后(达到pCR或有残存病灶)的辅助治疗选择等。

 

例如,对于“2期、淋巴结阳性的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蒽环类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国内专家持否定的意见的更多,而更多St. Gallen专家仍支持蒽环类药物的使用。支持蒽环的中国专家认为,除了淋巴结阳性等高危因素以外,ER阳性(即三阳性)患者也可以在蒽环辅助治疗中增加获益。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主持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岭植教授汇报了“2021年St. Gallen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相关问题,涉及新辅助治疗是否加入铂类、PD-1/PD-L1检测对(新)辅助治疗的影响、non-pCR患者卡培他滨强化辅助治疗等。

 

例如,在“以剂量密集AC-T和其他环磷酰胺/蒽环类/紫杉类为主的新辅助治疗中,是否应该加入铂类”的问题中,国内专家与St. Gallen专家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一半左右的专家并不接受铂类,虽然GeparSixto、CALGB 40603等研究提示铂类可提高pCR率,但并未完全转化为生存获益。

 

 

不是所有的蒽环都“伤心”

PLD让人更“放心”

 

会议第五环节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林波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文献教授分享了“PLD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及邵逸夫医院的应用数据”,并与其他专家展开讨论。

 

专家指出,虽然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对其临床应用有所限制,但蒽环类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其临床地位仍不可忽略。目前,CSCO和NCCN等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将脂质体阿霉素(PLD)作为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解救治疗的推荐方案。

 

PLD作为新一代蒽环类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靶向性聚集在肿瘤组织中,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显著降低蒽环类的心脏风险等毒性作用。BACH等研究证实,PL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蒽环类药物,即使PLD与赫赛汀这类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也是安全的。

 

来自我国台湾(n=180)以及邵逸夫医院(n=753)的研究均证实,PLD在Ⅰ-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与传统蒽环类一样可有效改善患者DFS,且安全性良好,尤其心脏安全性更佳。因此,PLD可以作为传统蒽环药物的有效和安全的替代。

 

 

会议最后,大会执行主席张强教授、王碧芸教授总结道,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头脑风暴,30余位中青年专家与线上同道针对St. Gallen早期乳腺癌的102道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投票。会议的重点并非在于感受专家现场投票的形式,而是希望在投票及讨论中看到中西方诊疗理念及实践的差异,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最佳的治疗策略。道越论越明,理越辩越清,所有问题并一定全都有标准答案,但我们永远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路上!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