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琰教授:HR阳性乳腺癌复发风险的特征与HR阴性乳腺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通常在术后2~3年会呈现一个复发的小高峰,在后续的5~10年里面缓慢下降,而且这种复发风险可以延续到10年以后。后者复发风险一般出现在术后2~3年。目前用于评估复发风险的工具一般有两类:一是根据临床和病理因素比如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分级以及年龄等建立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包括St.Gallen危险度分级、CTS5、STEPP分析等;二类是基因预测工具,如21基因(Oncotype DX),70基因(MammaPrint),BCI、PAM50等。评估近期复发风险的工具较多,包括21基因(Oncotype DX),70基因(MammaPrint)等 ;对于远期(5年以后)的复发风险,通常采取评估的工具有CTS5,BCI、EP Clin等。这些复发风险评估工具都各有优缺点。
齐晓伟教授:美国CA数据库的数据告诉我们,激素受体阳性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是明显不同的。HR阴性的患者在术后2~3年会有一个明显的复发高峰,而在5年之后复发风险会明显下降,并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HR阳性患者同样在2~3年会有一个小的复发高峰,但在5年之后这种复发风险仍然会持续的存在。2017年EBCTCG的META分析也告诉我们,即使是针对T1N0这种非常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内分泌治疗5~20年之后,仍然会存在14%左右的复发风险。进一步说明HR阳性乳腺癌患者确实存在长期的复发风险。
针对复发风险的评估,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工具来进行评估。第一大类是基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St. Gallen风险评估分层,我们可以将这些病理参数进行整合,将患者分成低危、中危、高危。近期风险评估工具还有一些新的数学模型,比如STEPP评分或者CTS 5。STEPP评分主要是应用于评判绝经前患者评判是否需要使用OFS。CTS 5主要针对绝经后患者延长治疗的选择。这些临床病理参数的工具出现之后,有效促进了临床医生进行精准的选择。
第二大类是基因检测,比如21基因、70基因、PAM 50等。这些基因检测工具主要将和乳腺癌复发相关的基因进行整合,给予不同的评分。在目前的临床中,21基因和70基因主要用于评估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或者有1~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能否豁免化疗,但在内分泌指导方面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我预期将来整个内分泌治疗的决策会依赖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这些基因工具,从而进行精准的判断,然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合适人群的精准选择。
蔡明教授:HR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后2~3年是第一个复发高峰的关键时期,在临床中要强调起始强化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一个预后。关于预测复发风险的工具,可以采用St.Gallen风险评估分层,或者基于STEPP分析的风险分数,或者采用21基因,70基因、BCI等基因检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