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SCO︱董晓荣教授点评:抗PD-1治疗引起肺炎的放射学特征对预后的意义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6/6 14:37:09  浏览量:2235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9 ASCO报道的摘要9065介绍了一项来自日本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简介
 
Abstr 9065: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adiologic features of pneumonitis induced by anti-PD-1 therapy
 
2019 ASCO报道的摘要9065介绍了一项来自日本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抗PD-1抗体诱发肺炎患者的胸部CT扫描的放射学特征,并将肺炎分为5种亚型:隐源性组织性肺炎样(COP)、磨玻璃样混浊(GGO)、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炎以及未特定类型肺炎(NOS) 。
 
研究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231名1-3线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 33名患者(14.3%)发生肺炎。在33名肺炎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45至82岁) ,7名为女性,25名接受nivolumab治疗,8名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 16名患者被归类为GGO,16名患者具有COP样外观,1名患者为NOS。
 
COP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GGO患者(未达到vs 7.8个月; HR=0.29, 95%CI : 0.09-0.81; p=0.0071)。肺炎的病例有94%(33例中的31例)改善,1例死于肺炎。 COP患者的总缓解率(CR + PR)为44%,GGO患者为31%(p=0.47)。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肺炎的患者与未患肺炎的患者的OS无统计学差异(未达到vs 14.8个月; HR=1.4, 95%CI: 0.52-4.1; p=0.51)。
 
研究结论:归类为COP的肺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分类为GGO的肺炎患者。肺炎的放射学特征可能反映了抗PD-1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董晓荣教授点评
 
一、本篇涉及免疫治疗的预后探索,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个医学问题:
 
1、不良反应是否与更好的预后相关;
 
2、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可以提示预后。
 
本篇参考既往影像学特征报道,把肺炎分为5种亚型,在整体肺炎患者与非肺炎患者生存无差异的情况下,新发现了两种亚型可能在生存上有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值得肯定,但是肺炎相关因素非常多,如之前放疗、基础肺病和联合治疗(J Clin Oncol 36, 2018 (suppl; abstr e15132))等,如何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期待研究的进一步报道。
 
二、如果1作为临床医学标签成立,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一方面,Sun R等(Lancet Oncol. 2018 Sep;19(9):1180-1191.)已经通过结合CT影像和RNA基因组测序的办法,建立了影像组学特征与CD8+T肿瘤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免疫治疗诱导肺炎的机制并不明确。期待更多的结合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的报道。
 
三、如果1和2均成立,我们应该如何综合各种临床、生物学指标建立一个完整的预测、预后体系?尤其是一旦与安全性相关(免疫治疗诱导的肺炎本身就有潜在致死的可能),如何找到一个疗效与毒性的合理平衡点,尽量避免和减少毒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期待未来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研究结果。
 
专家简介
董晓荣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2019ASCO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