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中国之声 | IGCC中国研究放异彩:沈琳团队5篇投稿获邀展示,3篇获大会最佳壁报,2位研究者获“青年研究者奖”

作者:  Yang  Chen   日期:2019/5/14 17:45:21  浏览量:2011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IGCC)于2019年5月8日—11日在捷克布拉格隆重召开,

黄文雯 齐长松 高静 沈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第13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IGCC)于2019年5月8日—11日在捷克布拉格隆重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1500余名学者前来参会。本届大会主题为“Building Bridges”,涵盖胃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旨在凝聚多学科力量,分享最新基础和转化研究。
 
在本届大会的开幕式中,捷克共和国议会卫生委员会主席Vera Adamkova教授、查尔斯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MUDr. Jan ?krha教授、国际胃癌协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IGCA)主席季加孚教授、德国外科学会秘书长Hans-Joachim Meyer教授以及IGCA创始成员Maruyama教授分别做了大会致辞。在大会的两项主题报告中,来自德国莱比锡大学癌症中心的Florian Lordick教授回溯了公元前1550年至今的胃癌研究历程,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Vivian E. Strong教授从外科手术技术、最新分子分型体系和个体化治疗三个方面分享了2019年胃癌治疗的最近进展。最后,Florian Lordick教授向来自全球的20余名从事胃癌研究的青年研究者颁发了“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
 
青年研究者奖颁奖仪式
 
在本次大会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团队共5篇投稿获邀参加壁报展示,其中3篇获得大会最佳壁报,沈琳教授的博士生陈祖华和黄文雯获得“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本届大会中,团队主要从PD-1抗体联合化疗或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恶性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在晚期胃癌中的促腹膜转移作用、弥漫型胃癌的蛋白组学分型、基于人源化胃癌移植瘤模型的靶向药物获得性耐药机制以及基于ctDNA全基因组测序的拷贝数不稳定性水平对药物疗效的预测和监测等方面做了精彩展示。
 
沈琳教授团队在IGCC现场合影
 
沈琳教授团队部分研究成果展示
 
壁报展示:PD-1抗体联合化疗或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
 
本中心的一项评估PD-1抗体SHR-1210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或阿帕替尼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在26例接受SHR-1210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受试者中,18例PR,6例SD,2例PD;7例患者出现了1~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在接受SHR-1210联合阿帕替尼的受试者中,在14例患者中,3例PR,4例SD,7例PD;8例患者出现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壁报展示(壁报编号:P.11-720-Fri)
 
 
最佳壁报报告
 
陈祖华医生代表团队报告研究成果
 
基于ctDNA全基因组测序的拷贝数不稳定性水平对药物疗效的预测和监测
 
胃癌具有高度的瘤内异质性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且原发于空腔脏器,亟待探索更有效的疗效评估手段。我们收集并分离了55例晚期胃癌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130例血浆ctDNA和100例健康人血细胞DNA,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评估各样本中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并计算染色体不稳定性评分与治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治疗前染色体不稳定的患者,其对药物治疗的缓解率(59%,16/27)高于治疗前染色体稳定的患者(32%,9/28;P= 0.043)。此外,ctDNA的染色体不稳定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93%(14/15)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tDNA在对药物治疗敏感时表现出染色体不稳定评分的下降,而52%(13/25)的患者ctDNA对治疗耐药时表现出高水平的染色体不稳定评分。上述结果提示,基于ctDNA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分析可用于预测和监测胃癌患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疗效。
 
基于人源化胃癌移植瘤模型的靶向药物获得性耐药机制
 
靶向ErbB家族的治疗策略在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探索了ErbB家族多靶点抑制剂阿法替尼在胃癌细胞系和PDX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潜在机制,并进一步构建获得性耐药模型以探索阿法替尼在胃癌抗ErbB治疗获得性耐药中的潜在机制,提出相应的逆转或耐药后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在胃癌细胞系和PDX模型中可通过抑制EGFR/HER2的磷酸化及下游AKT/S6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亦可诱导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强其抗肿瘤活性。EGFR/HER2基因高度扩增(拷贝数>6)或蛋白过表达(免疫组化3+)的患者或可成为阿法替尼的获益人群。EPHA2可能参与阿法替尼在EGFR扩增晚期胃癌中的获得性耐药,联合使用EPHA2小分子抑制剂ALW-II-41-27和阿法替尼可有效抑制EGFR下游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逆转耐药。阿法替尼在晚期胃癌中的获益人群和联合策略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IGCC 2019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