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我在现场] 张苏江、孙自敏教授:分享第22届欧洲血液学年会亮点内容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6/26 14:14:20  浏览量:2129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7年6月23-25日,第22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在人头攒动的国际会场,我们发现许多熟悉的中国专家的身影,他们有的认真聆听大会报告,有的与国际学者交流探讨。在此,本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和安徽省立医院孙自敏教授,在大会现场与国内医学同道分享和交流本次会议的亮点内容。

 
  在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领域,张教授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张苏江教授介绍说:“与往年相比,本届大会有关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规模空前,新药的单药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甚至可能在初治患者中应用,都将大大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给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新药既有信号通路的抑制剂,也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有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CAR-T细胞免疫治疗等等。随着新药在临床研究中的不断探索,必将带来临床治疗的革命性变化。”
 
  张苏江教授指出,相对而言,上述新药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淋系肿瘤方面,包括骨髓瘤、淋巴瘤、以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方面。而髓系肿瘤的新药研发相对滞后一些,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虽然目前已经发现很多疾病相关基因突变,但是将其转化为新药的研发、以及应用于临床治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安徽省立医院的孙自敏教授表示,在EHA大会的卫星日上,各大医药公司的标题立意都非常吸引人眼球。她比较关注的是难治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收获颇多。孙教授介绍说:“一项研究对上万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基因测序,通过二代测序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找到了许多与难治复发的患者相关的基因。研究者进而针对这些靶向基因进行新药研发,很多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目前有研究表明,一些新药的疗效从过去治疗的20%~30%,已经提高至60%。这项结果令人印象深刻,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药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高难治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专家简介
 
  
  张苏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美国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血液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MDS/MPN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8篇,累积影响因子70余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以及作为第一及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励多项。
 
  
  孙自敏
  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第一、二届江淮名医
  安徽省首届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带头人
  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第一届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安徽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张苏江孙自敏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