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三天!2017IGCC十大胃癌热门话题大盘点(附最新日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4/20 17:26:18  浏览量:2446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7年4月20日~23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 IGCC)即将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办。

编者按:2017年4月20日~23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Congress, IGCC)即将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办。IGCC是针对胃癌这一专科疾病的全球最高级别多学科专业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胃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我们精心整理了本次IGCC上的十大热门精彩议题,涵盖胃癌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等胃癌防治各领域,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

“居安思危”——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据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死亡调查显示,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 1970s ~1990s的首要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逐渐不再成为癌症的“第一大杀手”。癌症的定期监测对于癌症的控制至关重要。本届IGCC的“胃癌流行病学”专场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陈万青教授将发表最新的中国胃癌流行病学报告,陈教授从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中检索并分析了来自全国的255个基于当地人口癌症登记处的胃癌流行病学数据,根据年龄和性别分别描述了当前我国胃癌的发生率、死亡率、存活率、患病率和主要趋势,为胃癌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范围和动力。

"未病先防"——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且对于某一人群进行Hp根除治疗,理论上可降低非贲门胃癌约89%的发生率。然而实际生活中,鲜有见到在人群水平实施这一治疗策略。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不同人群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所能带来的巨大获益。不同的人群,在宿主基因和细菌毒力因子间有着不同的交互作用,因而具有不同水平的胃癌发生风险,但目前缺乏对无症状人群开展系统性筛查服务的基础,亦缺乏基于抗生素耐药模式、临床效能、副作用、简便性、持续时间和费用而制定的标准用药方案。在台湾,对于离岸岛屿上的高危人群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进行计划性的胃癌预防工作始于2004年。基于该项目在长达十年以上的随访中表现出的有利结果,目前这一策略正在不同国家和城市分期逐步实施。在本次大会上,台湾的Yi-Chia Lee教授将介绍这一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项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并侧重如何在群体水平设计和实施这一策略。

"精准诊断"——胃癌DW-MRI与MDCT功能影像学标记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于多排CT(MDCT)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的影像学标记有助于胃癌的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判断。MDCT可通过X射线的衰减对微环境的物理和生物特性进行量化,这一方面的技术在应用纹理分析时至关重要。同样地,DW-MRI可通过对表现弥散系数(ADC)的量化以提供关于肿瘤细胞结构、凋亡或坏死的信息。因此,影像标记可在胃癌治疗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为诊断和临床决策提供宝贵的信息。意大利San Raffaele科学研究中心的Francesco Giganti教授将在大会发言中对胃癌影像标记(着重突出纹理分析和ADC)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

"防患未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手段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为10%~20%,因此,准确判定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于后续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一项足够准确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来帮助选择最佳治疗策略。至今,早期胃癌的治疗指南推荐基于术前因素选择ESD或根治性手术。因为早期胃癌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是基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判定,目前推荐的几种方法中,nomogram是其中一种。另一项有希望对转移淋巴结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sentinel node navigation surgery, SNNS)。韩国国家癌症中心的Keun Won Ryu教授将在报告中详细介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Nomogram与导航手术,并汇报韩国SENORITA研究小组(Sentinel Node Oriented Tailored Approach)开展的一项比较标准的腹腔镜下胃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的III期研究结果。

"微创理念"——胃癌机器人手术

自从1881年Theodor Billroath第一次完成了胃癌切除术以来,胃癌在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胃癌的治疗正朝着日益微创的方向转变。胃癌的微创手术可使患者获得可靠的肿瘤治疗,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虽然腹腔镜的优势已被充分确认;但腹腔镜手术的固有缺陷以及胃癌广泛淋巴结清扫的复杂性,使得外科医生正在积极地探索机器人手术作为胃癌微创治疗的另一选择。胃癌机器人手术是一项能够安全进行的复杂手术,同时其具有微创外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相关研究的短期结果表明,相较于腹腔镜胃癌手术,机器人胃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随着外科医生对于机器人手术熟练程度的增加,其临床和肿瘤学的结果均令人满意。在本次大会演讲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陈凛教授将介绍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历史、机器人胃癌切除术的现有证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心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直观准确"——胃切除术中的荧光淋巴导航

准确的分期对于治疗计划的临床决策以及不同中心和国家间治疗效果的比较均非常重要。而足够的淋巴结清扫对于提高预后和准确分期至关重要。近红外线荧光成像技术的出现,可用作外科手术时对于重要结构的可视化工具。通过在癌旁注射造影剂如ICG,然后进行近红外线荧光成像,因为其高度敏感性和良好的穿透能力,即使有残留造影剂的痕迹,但仍可有效实现淋巴结的可视化。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的Woo Jin Hyung教授将在报告中详细介绍胃切除术中应用ICG荧光介导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步骤。

"优中选优"——远端胃切除腹腔镜下的重建

已有诸多重建方式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后实施,包括毕罗氏I式、毕罗氏II式和Roux-en-Y重建。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证据表明其中任何一种重建方式较其他方式的优势,亦无与以往开腹重建的比较。韩国首尔大学的Sungsoo Park教授将就远端胃切除术后重建的3种不同方式进行比较,主要包括4项围手术期因素的评估: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失血量、检出淋巴结个数)、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初次固体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全部并发症)和术后内镜发现(食物残留、残胃炎、胆汁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KLASS07试验是一项前瞻性腹腔镜下胃癌远端胃切除术后对比体内和体外重建的研究,作为其主要研究者,他还将报告一项对韩国当下吻合趋势做研究前调查的结果。

"精准高效"——生物标志物驱动的胃癌伞式研究

胃癌的高度异质性对其转化医学研究造成的困难使其在精准医学领域名声不佳。幸运的是,目前我们已有基于基因组研究的胃癌分子分型,或许其无法预测预后但可以对某些治疗方法进行疗效预测。TCGA提出了包含4个亚型的分子分型:EB病毒阳性型、微卫星不稳定型、染色体不稳定型和基因组稳定型。基于每个亚型的分子特征,可被用于治疗决策。此外,还有基于不同的基因组信息和RNA特征提出的其他分型。特别是RNA表达可为我们提供包括肿瘤免疫特征在内的肿瘤微环境的分子特征,这有助于胃癌的免疫治疗。然而,若想应用这些基因组亚型,目标基因集合的检测和其方法均应被验证,且能够在可行的样品来源中得以重复。目前胃癌的精准医疗有了更多的机会,比如生物标记物驱动的伞式研究。在本届大会上,来自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的Sun Young Rha教授将和我们分享关于临床测序和胃癌伞式研究的经验。

"化腐朽为神奇"——胃癌转化手术

胃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无论是以内窥镜、腹腔镜还是开放手术的方式),未经手术治疗的亚组患者的预后令人沮丧。大多数IV期胃癌患者都属于这一类别,不适用于手术治疗。然而,有时候患者被归类为IV期是由于存在转移性病变,而这类患者对化疗反应良好。虽然原发病灶的消失比较罕见,但转移病灶发生完全缓解或近似完全缓解的这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这种手术通常被称为“转化手术”。由于术前给予化疗,“转化手术”常常与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相混淆。在本届IGCC上,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胃肠肿瘤中心的Yasuhiro Kodera教授将阐述两者的主要区别并介绍文献中和来自他们中心的一系列案例,并将和与会者讨论此类手术的手术指征和切除程度。

"前沿技术"——免疫药物基因组学

近年来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为许多生物学问题提供了解决之径。很明显,人体免疫系统在诸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诱导毒性等各种生理和病理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发展清楚地表明,宿主免疫细胞,特别是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药物在抗癌方面的重要性。芝加哥大学的Yusuke Nakamura教授将在大会的报告中介绍新一代工具,如下一代测序技术在识别免疫系统表征方面的价值,也可称为免疫药物基因组学。该新研究领域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治疗过程中免疫反应的变化/改变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此外,他还将介绍有助于明确包括肿瘤免疫微环境在内的免疫系统分子作用的T细胞受体深度测序及其在工程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igcc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