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砥砺前行,奋斗不息”——郭志教授畅谈我国中晚期肝癌的诊疗现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2/21 17:12:49  浏览量:2530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年12月16日,“艾坦上市两周年庆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编者按:2016年12月16日,“艾坦上市两周年庆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酒店隆重召开。本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特设了胃肠肿瘤、胸部肿瘤、综合癌种、肝外/介入四大专场,交流肿瘤靶向治疗,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更多进展,同时分享艾坦在多个肿瘤中的探索经验,共同寻求最优效的治疗方案。会后,我们特邀介入专场的主席,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郭志教授授畅谈我国中晚期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最新治疗进展。

 
  我国肝癌流行病学的特点
 
  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肝癌的发病情况呈以下几个特点:一、原发性肝癌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二、年龄队列分析数据显示,与2008比较,各年龄层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发病人群年龄呈后移趋势,即中国原发性肝癌患者趋向老龄化。欧美国家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年龄峰值为70岁~75岁之间,而中国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病年龄75-80岁。农村肝癌患者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后移这两个特点涉及两个社会问题:第一是农村肝癌患者属于低生活水平,患者承受能力有限;第二,肝癌患者老龄化趋势,面临治疗个体化问题,这与肝癌治疗的技术方法选择有关,需要引起有关抗肿瘤领域医学科学工作者高度重视。三,病因分类也有所变化。既往乙型肝炎发病率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成正比。近几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然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等非乙型非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却有所上升。因此,虽然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但未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产生较大影响。
 
  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接受肝癌外科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较以往提高了几十倍,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因素也较多,不仅包括治疗技术问题,基因组学不稳定、病理结构变化多样也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面临重大挑战,困境重重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不适用于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比例比较高,针对这类患者,治疗主要以控制肿瘤生长以及延缓疾病进展为主,其中控制肿瘤生长是当前首要任务。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与高新技术交叉、渗透、融合,无疑会演变出更多新微创治疗技术。例如,肿瘤物理消融对于小肝癌的疗效与外科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效果一致,为未来针对高龄患者选择微创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总体来说,针对不具手术适应证的肝癌患者,治疗仍任重道远。在综合治疗领域,介入治疗在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世界公认。
 
  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给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分子靶向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选择。近10年,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应用于肝癌领域,使肝癌患者显著获益。中国也拥有自主研发的拥有知识产权的分子靶向药物,例如,江苏恒瑞医药研发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所取得效果,开始受到临床关注,并开始不同形式临床注册研究。预计,传统的TACE联合阿帕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方法可能使不可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理想治疗方法,并希望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问世,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治疗作用,也希望江苏恒瑞医药开展更多阿帕替尼在肝癌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肝癌内科、外科及介入领域的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造福中国千千万万的肝癌患者。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郭志丨中晚期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