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砥砺前行,探索创新丨程颖教授:放射免疫新思路,引领不可切除肺癌治疗新征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0/23 11:53:39  浏览量:156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不可切除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重要的临床问题仍有待解决,迫切需要建立相关共识以指导规范化临床应用。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共同牵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对该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就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问题形成相关推荐意见,共同制定了《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是不可切除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些重要的临床问题仍有待解决,迫切需要建立相关共识以指导规范化临床应用。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共同牵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对该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就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问题形成相关推荐意见,共同制定了《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
 
在《肿瘤瞭望》采访中,共识制定专家组组长程颖教授探讨了共识制定的重要性、放射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议题以及未来探索方向。
 
01
肿瘤瞭望:作为共识制定专家组长,请您谈谈《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的发布背景及重要性?

程颖教授:近年来,不可切除肺癌致力于探索多模式治疗策略。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仍有近50%的患者无应答[1,2],而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增效作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方面的研究持续深入并备受关注。目前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放化疗后接受免疫巩固治疗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生存获益;而在小细胞肺癌(SCLC)方面,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正在探索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前景,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积极的结果,支持联合策略的应用。
 
然而,新兴的治疗模式必然伴随着临床实践中的新挑战。如何筛选获益人群、确定最佳的治疗时机和剂量、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免疫或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等,都是临床医生重点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际临床需求,我们整理汇集了前沿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希望通过这部共识对免疫联合放疗应用于不可切除肺癌的关键问题,包括适用人群、放疗剂量、免疫治疗时机等进行阐释,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具有实用性的参考意见,从而推动患者生存的进一步提升[3]
 
02
肿瘤瞭望: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然而,关于是否进行胸部放疗、放疗的剂量选择以及最佳介入时机仍存在争议。基于现有数据,您认为哪些ES-SCLC患者可以从胸部放疗中获益?如何优化胸部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以最大化患者的生存期和控制毒性?

程颖教授:化疗时代,基于CREST研究中一线化疗达到CR或PR的患者接受胸部放疗具有生存获益[4],而事后分析进一步显示[5]转移灶数目小于3个的患者PFS显著更优,提示一部分患者接受胸部放疗将获得更好的生存。随着化疗联合免疫已经成为一线标准治疗,胸部放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次共识推荐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有效的ES-SCLC患者,在评估获益风险比的前提下可考虑接受胸部放疗[3]
 
目前在ES-SCLC放疗联合免疫方面,已积累的I-II期临床研究证据对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有所启示。首先,需要关注安全性问题,目前研究中,采用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同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的安全耐受性结果不同,也有研究显示低剂量放疗的耐受性良好,优化安全性的方式亟需更多探索。其次,需要筛选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如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联合放疗的研究并未显示PFS获益,但研究发现肿瘤的CTX浸润和迁移与更长的PFS和OS相关[6],提示我们需要发现更多有助患者分层的生物标志物。最后,需要进一步评估和优化联合治疗的时机、剂量和组合,本次共识也指出[3],放疗剂量可根据患者的靶区大小、肿瘤负荷、一般情况等综合判断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放疗在免疫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结束之后进行。当然,这些问题仍然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相信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会为放免联合的增效减副拓展思路。
 
03
肿瘤瞭望: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模式。结合免疫治疗在SCLC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您牵头进行的多项注册研究,您认为免疫治疗在LS-SCLC的治疗中地位如何?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免疫巩固治疗是否都能够给患者带来获益?

程颖教授:同步放化疗作为LS-SCLC标准治疗选择,仅能带给患者20~30个月中位生存,5年生存率仅30%左右,而且这种治疗模式30余年了一直没有改变,免疫治疗改变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也成为LS-SCLC重要的探索方向。
 
ADRIATIC研究是全球首个LS-SCLC同步放化疗之后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的III期研究[7],这项研究今年ASCO全体大会口头报告,研究发现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可以让LS-SCLC的中位PFS获得7.4个月延长,减少24%的疾病进展风险,OS延长22.5个月,降低27%的死亡风险,2年的PFS率和OS率都大约提升十个百分点,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为LS-SCLC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建立LS-SCLC诱导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的崭新治疗模式。另外我们也在探索诱导治疗开始免疫治疗就介入LS-SCLC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牵头开展的III期SHR-1316-III-302研究[8]探索了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方案,安全导入期的初步结果显示ORR达到92.9%,PFS达到17.9个月,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初步显示了放疗联合免疫策略的优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虽然两种模式在LS-SCLC中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基于目前研究证据,本次共识推荐放化疗后进行免疫巩固治疗,免疫同步放化疗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建议患者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临床试验。
 
04
肿瘤瞭望:尽管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未解答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您认为在放疗剂量分割、免疫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患者分层标准方面,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目前有哪些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可能会改变现有的治疗范式?

程颖教授: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NSCLC和SCLC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这种联合方案是一种涉及多变量且较为复杂的组合,为实现个体化最佳的联合治疗,需解答多个关键问题:首先,精确筛选获益人群,需要挖掘生物标志物和建立分层模型;其次,放疗剂量及分割模式的选择、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也亟待进一步明确;此外,不良反应的管理同样是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些关键问题都需要通过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加以解答。
 
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重磅研究将提供进一步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包括在ES-SCLC中开展的II-III期NRG-LU007研究[9]正在更大的样本中验证一线标准治疗后序贯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获益,III期TRIPLEX研究[10]正在探索一线免疫联合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放疗能否进一步提升疗效;在LS-SCLC中开展的III期SHR-1316-III-302研究[8]的第二阶段正在稳步推进,在我国人群中验证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的策略,对我国患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晚期NSCLC方面,II/III期Alliance A082002研究[11]正在探索一线系统治疗联合SBRT能否带来进一步增益。相信随着这些高质量的循证累积,放疗联合免疫的治疗模式将有望改变不可切除肺癌的治疗格局。
 
程颖教授寄语
 
最后,我想在此热烈祝贺《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的隆重发布,并对各位专家的倾情参与和贡献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本次共识的制定与发布,不仅推动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在肺癌领域的临床应用,更标志着我国在不可切除肺癌治疗方面迈入了全新阶段。我们期待通过此共识的推广,切实提升不可切除肺癌患者的生存,并希望在未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不断探索与优化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开辟更加广阔的治疗前景。
 
专家简介
 
程颖教授
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吉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
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副监事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罕见肿瘤(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参考文献
 
1.Reck M,et al.J Clin Oncol.2022;40:586-597.
 
2.Zhang T,et al.Front Immunol.2023;14:1197044.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等.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10);31:1223-1238.
 
4.Slotman BJ,et al.Lancet.2015;385(9962):36-42.
 
5.Slotman BJ,et al.Lung Cancer.2017;108:150-153.
 
6.Perez BA,et al.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21;109(2):425-435.
 
7.Cheng Y,et al.N Engl J Med.2024;391(14):1313-1327.
 
8.Cheng Y,et al.2024 ELCC.Poster 198.
 
9.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4402788
 
10.https://clinicaltrials.gov/study/NCT05223647
 
11.Schild SE,et al.Clin Lung Cancer.2022;23(5):e317-e320.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