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WCLC 2024丨口头报告摘选: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和组合方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9/3 12:14:42  浏览量:241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9月7日-10日在圣地亚哥召开。WCLC官网已经公布了部分摘要。本文介绍OA06口头报告专场关于“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和组合方案”的重要研究内容。

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9月7日-10日在圣地亚哥召开。WCLC官网已经公布了部分摘要。本文介绍OA06口头报告专场关于“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和组合方案”的重要研究内容。
 
OA06.03-SAFFRON-301:Tislelizumab Plus Sitravatinib in Advanced/Metastatic NSCLC Progressing on/after Chemotherapy and Anti-PD-(L)1

SAFFRON-301: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itravatinib治疗化疗和抗PD-(L)1治疗期间/之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引言
 
对于之前接受过化疗和/或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抗体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目前治疗选择有限。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1单抗。Sitravatinib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将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转变为免疫刺激状态。联合使用Sitravatinib与替雷利珠单抗可能会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这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试验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 vs多西他赛用于既往经治的局部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NCT04921358)。
 
方法
 
研究纳入≥18岁、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转移性NSCLC(ECOG PS≤1)、既往接受过≤2线全身化疗和抗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患者随机(1:1)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mg,静脉注射,每三周一次[Q3W])联合Sitravatinib(100mg,每日一次口服)vs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注射,Q3W),直至病情进展、无法耐受的毒性、死亡或撤回同意。共同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和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IRC基于RECIST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
 
结果
 
截至2023年12月20日,替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有187名和190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治疗,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3.0和63.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0和7.6个月,男性患者分别占81.8%和79.5%,亚裔患者占比93.6%和93.2%,ECOG PS为1的患者占比74.9%和75.8%,接受过1线化疗的患者分别占75.9%和73.7%,患有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占比77.0%和74.2%。
 
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OS(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1.5个月和11.4个月(风险比[HR]=1.02;95%CI:0.75-1.39)。IRC评估的中位PFS为4.4个月和2.9个月(HR=0.82;95%CI:0.62-1.07)。IRC评估的ORR为12.3%和12.6%。
 
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组的TEAE发生率高于多西他赛(表格)。两组发生率≥5%的≥3级TEAE为高血压(13.4%vs 1.1%)、肺炎(9.1%vs 8.5%)、手掌足底红肿综合征(6.5%vs 0%)、低钾血症(5.4%vs 2.3%)、白细胞计数减少(0%vs 29.4%)、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0.5%vs 28.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0.5%vs 7.3%)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0%vs 5.6%)。试验因安全风险/效益风险分析结果不佳而终止。
 
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
 
结论
 
在经治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中,雷利珠单抗+Sitravatinib组的疗效与多西他赛相似,且TEAE发生率更高。
 
OA06.04-Phase II Study of Pembrolizumab and Itacitinib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Expressing PD-L1:Long-Term Follow up

帕博利珠单抗和Itacitinib治疗表达PD-L1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II期研究:长期随访

引言
 
转移性NSCLC对免疫疗法的适应性耐药性仍然是一项临床挑战。临床前研究表明,组成型干扰素信号传导促进肿瘤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的耐药,在免疫治疗过程后期阻断JAK1/2可逆转耐药。2024 WCLC介绍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6周JAK1抑制剂Itacitinib作为PD-L1表达≥50%(NCT03425006)的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
 
方法
 
未经治疗、ECOG PS评分0-1的转移性NSCL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注射,Q3W),Itacitinib(200mg,每日口服)用药从帕博利珠单抗第3周期第1天开始,持续6周。ORR和最佳总体缓解率(BOR)由RECIST1.1确定。PFS和OS由Kaplan Meier方法确定。长期随访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1日。
 
结果
 
在31名接受筛查的患者中,有23名在2018年10月16日至2021年3月4日期间入组并接受了至少1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其中56.5%为女性。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41-78岁),87%有吸烟史,78%为腺癌,22%为鳞状细胞癌,23名患者中9例PD-L1≥90%。20名患者完成了12周的治疗,3例患者分别因帕博利珠单抗的毒性、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和患者决定而停止试验(各1例)。
 
12周时ORR为62%,包括13名部分缓解(PR)、6名病情稳定(SD)、2名病情进展(PD)。BOR为66.7%,其中2例完全缓解(CR),12例PR,6例SD,1例PD。
 
中位PFS为12.7个月(95%CI:4.82-NA),中位OS为53.4个月(95%CI:27.2-NA)。PD-L1 50-89%组和PD-L1≥90%亚组患者的中位PFS或OS没有差异。
 
与研究药物给药相关的肿瘤负荷随时间的变化
 
结论
 
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和短期JAK抑制治疗后,转移性NSCLC患者的12周ORR达到62%,与历史对照数据相比,mPFS和mOS有所改善(KEYNOTE-24试验的mPFS为10.3个月,mOS为30个月)。通过JAK1抑制调节干扰素信号可能有助于防止患者对抗PD-1疗法耐药,应该在随机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OA06.05-IL15 Superagonist(N-803,Anktiva)+Checkpoint Inhibitor(CPI)Prolongs OS in 2ndline or Greater NSCLC Patients Failing CPI

IL-15超级激动剂(N-803,Anktiva)+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可延长CPI治疗失败的≥二线NSCLC患者的OS

引言
 
大多数NSCLC患者在接受CPI治疗后病情会进展,真实世界数据OS为7~10个月。目前的NCCN指南指出,CPI治疗失败后,不建议NSCLC患者接受CPI治疗。Anktiva是一种新型IL-15/IL-15受体Alpha复合蛋白,它通过激活NK细胞并诱导CD4+、CD8+和记忆T细胞来逆转检查点治疗活性,适用于CPI治疗失败的≥二线NSCLC患者。QUILT 3.055是一项IIb期研究,探索了Anktiva与CPI(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于多种肿瘤类型,包括CPI治疗失败的NSCLC。
 
方法
 
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Anktiva(15mcg/kg)+最近一次疾病进展前使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基于16.3个月平均随访,研究发布了86名患者的成熟OS数据。
 
结果
 
患者的中位OS(n=86)为14.1个月(95%CI:11.7-17.4),迄今24例患者存活。在≥三线患者(n=25)中,中位OS为14.8个月(95%CI:9.1-26.7)。
 
PD-L1阳性(>1%)患者(n=53)的OS为13.8个月(95%CI:10.2-17.4),而PD-L1阴性患者(n=33)的OS为15.4个月(95%CI:11.5-23.6)。在二线患者(n=61)中,PD-L1阳性和PD-L1阴性患者的OS没有差异,OS分别为13.8个月和13.3个月。
 
最常见的任何级别AE是注射部位反应(78;91%)、疲劳(46;53%)和寒战(36;42%),其中11名患者(13%)因AE停用研究药物。35名(41%)患者出现3级以上AE,没有单个3级以上AE发生率超过10%的情况。
 
KM曲线显示,86名患者中分别有28名(33%)和26名(30%)实现长期生存≥18个月和≥21个月。
 
OS曲线
 
结论
 
Anktiva联合CPI疗法治疗二线或以上NSCLC患者达到较长中位OS。OS与PD-L1状态无关,也与获得性CPI耐药患者之前的治疗无关。这些发现验证了Anktiva通过激活NK和T细胞、驱动免疫长期记忆来逆转CPI治疗活性的新型作用机制,这体现在中位OS≥18个月和≥21个月的患者占比33%和30%,超过了标准治疗方案。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